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近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师赵吕欣在B中101教室开展了《设计史》教学公开课。这门课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对中外设计史的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掌握中外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在设计史理论与设计实践中的综合素养。
赵吕欣老师以丰富的备课积累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穿越千年时光,深入解析了夏商周时期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借助视频等多媒体影像资料,对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实物案例进行展示与分析,让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古代设计的演变脉络,还深刻体会到设计与社会、文化、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对经典设计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时期设计师的创作思路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历史经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更好地平衡传统与创新。
教学过程中思辨性的讨论,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设计的演变脉络,掌握设计与社会、文化、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课程内容不仅涉及艺术与美学,还与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技术史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学生能够拓宽知识视野,理解设计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多重角色,从而在跨学科的设计实践中更具综合素养。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展现出对设计史的浓厚兴趣。赵吕欣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设计史的核心思想与方法。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中国古代设计的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的创新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后,环境设计系针对本次公开课展开了专题研讨,围绕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课堂整体把控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讨论。 与会教师从设计史专业的独特需求出发,提出了诸多创新建议。讨论了如何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例如将多模态的交互艺术装置与实践环节融入教学,结合视觉、声音、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通过艺术的手段提升设计史课程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教研室还计划在后续课程中逐步引入更多考研相关练习实践,扎实学生学科基础知识。
此次公开课充分展示了《设计史》课程的教学特色和文化价值,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设计演变脉络的学习机会,也展现了赵吕欣老师在教学上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热情。未来,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推进设计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结合跨学科知识与现代设计理念,进一步丰富课程内涵。
环境设计系/图 环境设计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