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哲思探微。2025年3月27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荣幸邀请到了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创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的刘玉增博士。
开展了以“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方法论——春秋战国儒道文化演绎”为主题的讲座。这场融合哲学智慧与艺术创新的学术活动,生动展现了传统文脉与现代设计教育的深度对话。
刘玉增教授进行讲解
讲座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帛书文本为切入点,刘玉增教授通过对“刑、名、声、号”等核心概念的训诂考据,系统解析了先秦哲学独特的符号学体系。在解读“道可道非常道”的哲学命题时,刘教授提出“语言既是认知工具又是思维边界”的学术观点,结合公孙龙“白马非马”的逻辑悖论、墨子“杀盗非杀人”的辩证思维,揭示了传统哲学方法论对当代设计思维的启示。艺术设计学院王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我们不仅培养视觉创作者,更致力于塑造具有文化自觉的设计思想家”。
艺术设计学院王院长给予致辞
在互动环节,刘教授以棒球队比赛名称的语义表达为例,通过符号学视角剖析语言张力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引发师生对设计语义学的深度思考。现场多名师生沉浸于这场传统智慧与现代设计的对话中,时而为精妙的哲学思辨会心颔首,时而为创新的应用案例热烈鼓掌。
师生心领神会
作为“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本次讲座为传统哲学智慧与当代艺术设计搭建了对话桥梁。学院后续将通过器物美学与当代工艺“非遗数字化创新”等主题活动,持续深化传统文化在设计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正如刘玉增教授提到:“当我们在数字时代回望哲人的智慧光芒,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让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
这场思想盛宴的完美收官,恰是我院探索文化传承创新的新起点。在传统文化的时代浪潮中,学院正书写着传统智慧与现代设计的协奏曲,为培养既有文化根脉又具国际视野的新时代设计人才贡献智慧力量。
陶怡洁/图 王思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