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调研与写生》课程启航,开启徽州文化探索之旅

发布者:艺术设计学院发布时间:2025-05-12浏览次数:10

5月10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24级《民俗调研与写生》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在第一课上,王鸣义院长围绕《课程概述》展开深入讲解,为同学们的学习之路指明方向。

王鸣义院长明确指出,《民俗调研与写生》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此次课程集结了王鸣义、曹婷婷、邢威威、王南杰、郭立春、陈天星、董端阳、肖扬、刘晓宇9位专业能力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授课团队。这支多元且强大的教师队伍,将从不同角度为同学们带来丰富的知识与独特的见解,全方位助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收获成长。

课程设置了四种相辅相成的学习形式,构建起全面立体的学习体系。“实景与实调”,让同学们走出课堂,深入真实的民俗场景,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触摸民俗文化的肌理;“写生与拍摄”,鼓励学生用画笔勾勒民俗风情,用镜头定格文化瞬间,以艺术的方式记录民俗的独特魅力;“集中授课与讲座”,老师们将专业知识系统梳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起民俗文化与艺术创作的知识框架;“辅导与点评”,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成果,老师们进行一对一指导,提出改进建议,助力学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在第一课中,王鸣义院长着重对徽州文化进行了讲解,带领同学们寻根溯源,探寻这片古老土地上文化的深厚底蕴。院长详细介绍了历史上的黟县,从黟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到其在徽州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同学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画卷。黟县的古村落、传统民俗、建筑艺术等,都成为同学们即将深入探索的对象。

此外,王鸣义院长还清晰阐述了课程目标任务与结课任务。课程旨在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民俗文化,提升艺术创作与调研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结课任务则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检验,要求大家将课程学习中的收获转化为高质量的实践作品与调研报告,展现对民俗文化的理解与艺术表达。

晚间时分,本次课程特别邀请到校外民俗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汪瑞华。汪老师长期扎根田野调查,对徽州文化有着系统性研究,在学界享有盛誉。此次,他以《徽州传统文化研究》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趣味表达的知识盛宴。课程中,汪瑞华老师另辟蹊径,从社会学与风水学双重视角切入,为徽州文化研究打开全新维度。在社会学层面,他结合徽州独特的宗族制度、商帮文化与社会结构,揭示传统文化如何在宗族礼法、乡约制度的约束下传承发展,剖析徽商崛起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深远影响;在风水学领域,汪老师则带领同学们走进徽州古村落的山水格局,解读“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选址背后的生态智慧,阐释马头墙防火防风、天井聚财纳气等建筑设计中蕴含的风水理念。他还巧妙地将社会学与风水学相结合,指出徽州人正是通过风水布局强化宗族认同感,以建筑空间秩序呼应社会伦理秩序,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徽州传统文化中物质与精神、自然与人文的精妙平衡。还深入解读了徽州的民俗风情,从传统节日到婚丧嫁娶的习俗,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学们被汪老师精彩的讲述所吸引,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徽州,亲身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

《民俗调研与写生》课程的开启,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场文化探索与艺术创作的奇妙之旅。相信在接下来的一周同学们能够在徽州文化的滋养中,收获满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曹婷婷/文 董端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