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民俗魅力!《民俗调研与写生》课程精彩持续

发布者:艺术设计学院发布时间:2025-05-14浏览次数:10

在传统文化传承与艺术创作融合的深度探索中,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民俗调研与写生》课程开启第三天的精彩之旅。5月12日,师生们穿梭于秀里与南屏两地,感受历史底蕴与民俗风情,晚间更以专业课程学习夯实调研基础,为此次研学实践注入多元内涵。

晨光熹微,师生一行踏入秀里。作为徽派建筑与影视文化交融的特色村落,秀里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白墙黛瓦间诉说着悠悠历史。学生们手持画笔与记录设备,分散于街巷、古宅之中。有的专注于马头墙独特的线条与斑驳纹理,用画笔定格时光的印记;有的则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探寻老宅背后的故事,了解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现状,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捕捉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踏入屏山,午后的村落弥漫着静谧而温暖的气息。白墙黛瓦在阳光下明暗交错,潺潺溪水倒映着斑驳树影,勾勒出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学生们三两成群,分散在古村的各个角落。他们或支起画架,在溪边描绘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群;或手持速写本,坐在祠堂门前记录飞檐斗拱的精巧细节。微风拂过,画纸上的线条仿佛也跟着跃动,将屏山的建筑美学凝固在方寸之间。

夜幕降临,充实的一天并未结束。晚间,陈天星老师带来了《调研报告制作》专题讲解。课堂上,陈老师从所观、所闻、所思、所感、所绘五个维度层层剖析,带领大家深入探索调研报告制作的核心奥秘。所观强调通过科学观察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审美力、好奇心和探索欲来观察途中美景;所闻要求广泛倾听各方声音并甄别信息,并对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名人故事等,对途中见闻作以记录;所思则聚焦运用科学和学术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数据,挖掘本质;所感倡导在客观分析中融入人文关怀,对于途观之处得到的感悟进行编织自我的灵感;所绘则指导报告撰写需逻辑清晰、表达简洁,善用图表增强可读性,并且做到图文并茂。结合白天的实地调研经历,从调研前期的资料收集、调研过程中的方法运用,到调研报告的框架搭建、内容撰写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他强调,调研报告不仅要如实记录调研所见所闻,更要深入分析民俗文化背后的社会意义与传承价值,做到既有详实的数据支撑,又有深刻的思考见解。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明晰了调研报告的撰写思路与要点。

从清晨到夜晚,从实地调研到理论学习,《民俗调研与写生》课程的第三天充实而富有意义。学生们在实践中积累创作素材,在学习中提升专业素养,相信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他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民俗文化的探索与艺术创作中,收获更多的成长与感悟。 

曹婷婷/文 董端阳/图